1517-库内补货:策略与实践分析

库内补货:策略与实践分析

库内补货:策略与实践分析

在仓库管理中,补货是衔接存储和拣选的关键环节,高效的补货策略能够显著提升拣货效率,降低仓储成本。本文将深入探讨库内补货的常见策略和方式,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,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策略。

一、 补货的定义和分类

补货是指将货物从仓库保管区域搬运到拣货区的工作,其目的是确保拣货区始终有充足的货物供应,以满足订单处理需求。

库内补货主要分为两类:

  1. 主仓库到分仓的补货: 这类补货通常涉及整体供应链的调整,例如根据销售预测和库存情况,将货物从主仓库调拨到各个分仓。
  2. 库内的补货: 这类补货发生在仓库内部,即将货物从仓库的存储区转移到拣货区,以补充拣货区的库存。

本文主要关注的是库内补货,即仓库内部的补货操作。

二、 库内补货策略

库内补货策略主要有以下两种:

  1. 基于预警值的补货: 通过系统为拣货区相应库位上的货物建立预警值,当拣货区数量低于预设值时,就会触发系统进行库内补货操作。
  2. 基于日常补货行为的补货: 通过对日常出库数据进行分析,设定相应货物数量,当发现拣货区货物少于预设值时,就需要补货。

1. 基于预警值的补货策略

这种策略的核心是设置合理的预警值。预警值的设定需要考虑多种因素,例如货物的日均出库量、补货周期、安全库存等。

案例分析:

假设某仓库中,A产品的日均出库量为100件,补货周期为2天,安全库存为50件。那么,A产品的预警值可以设置为:(100件/天 * 2天) + 50件 = 250件。当A产品在拣货区的库存低于250件时,系统就会自动生成补货任务。

2. 基于日常补货行为的补货策略

这种策略需要对历史出库数据进行分析,预测未来的出库趋势,并据此制定补货计划。

案例分析:

某电商仓库在分析历史数据后发现,每逢周末,B产品的销量都会大幅增长。为了避免出现缺货情况,仓库管理人员可以制定相应的补货计划,在每周五提前将B产品补充到拣货区,以应对周末的销售高峰。

三、 库内补货方式

常见的库内补货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:

  1. 整箱补货: 将整箱货物从货架保管区搬运到流动货架的拣货区,适用于货物体积较大、拣货频率较低的场景。
  2. 托盘补货: 以托盘为单位进行补货,将整托盘货物从保管区运送到拣货区,适用于货物体积较大、拣货频率较高的场景。
  3. 货架上层—货架下层的补货方式: 将同一货架上的中下层作为动管区,上层作为保管区,当动管区货物不足时,利用堆垛机将上层保管区的货物搬至下层动管区,适用于货架高度较高、拣货频率较高的场景。

四、 总结

库内补货是仓库管理中不可或缺的环节,选择合适的补货策略和方式,可以有效提高仓库运作效率,降低仓储成本。在实际操作中,需要根据具体的仓库环境、货物特性、订单情况等因素,选择最优的补货方案。


关于只冲WMS

只冲WMS在仓储行业拥有多年的洞察经验和十多年的信息技术积累,致力于为仓储企业的管理者、员工、合作伙伴提供强大高效的仓库管理系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