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04-库位规划:提升仓库运营效率的关键策略

库位规划:提升仓库运营效率的关键策略

库位规划:提升仓库运营效率的关键策略

库位规划:提升仓库运营效率的关键策略

在传统的仓库运营中,物料搬运占据了大量时间,其中约60%的时间都耗费在作业人员的行走上。考虑到人工成本在传统仓库中占比高达40-50%,如何缩短行走距离、提高效率成为了仓库管理者需要关注的重要议题。

合理规划货品货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。通过优化货位布局,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行走距离,从而提高物流资源利用效率,降低仓库运营成本。

库位规划的目标

库位规划的首要目标是:在处理任何SKU货品时,最大限度地缩短甚至消除行走时间。例如,将高周转率的货品放置在靠近收货区的货位,可以加快入库速度。但入库只是一次性作业,如果该货品需要频繁补货或拣货,将其放置在靠近发货月台或拣货区的货位则更为有利。

库位规划的重要性

货位规划和调整是保持物流高效运行的有效手段。然而,许多仓库管理者并未充分认识到这一点,忽视了定期的货位规划和调整,直到仓库空间不足、通道堆满货物时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。

库位规划带来的价值

合理的库位规划能够带来诸多好处,例如:

  • 提高拣货效率: 按照合理的拣货顺序放置货品,可以减少拣货人员数量,缩短拣货路径。
  • 减少补货工作量: 对应货位规格,分配相应数量的单元化货品,可以减少补货人员数量和工作量。
  • 平衡操作者工作量: 合理分配货位,平衡各区域工作量,可以缩减作业周期,改善工作流程。
  • 提高拣货准确率: 将容易混淆的货品分配到不同的拣货区,可以降低拣货错误率。
  • 避免作业伤害: 根据人机工程学原理规划货品摆放位置,可以减少员工的劳动强度,避免作业伤害。
  • 降低货品破损: 在拣货路径上,将重量货品规划在前端,易碎品在后端,可以降低货品破损率。
  • 提高空间利用率: 按照货品高度分配货位,实现货品分层紧密码放,可以提高托盘码放效率和货车车厢利用率,从而提高仓库空间利用率。
  • 推迟或避免再建投资: 通过优化仓库布局,提高空间利用率,可以推迟或避免仓库扩建投资。
  • 提高供应链整体效率: 发货品分类码放,可以减少物流中心用户端的二次分拣工作量,提高供应链整体效率。

如何进行库位规划

1. 清晰的编码

清晰的库位编码是库位管理的基础,它有助于提高拣货效率、方便新员工快速熟悉环境以及数据的传输。常见的库位编码方式包括:

  • 区段方式: 将仓库区域划分为若干区段,并对每个区段进行编码。适用于易于单元化的货物、大批量货物或保管周期短的货物。
  • 品类群类别方式: 将相关性较强的货物集合起来,划分成不同的品类群,并对每个品类群进行编码。适用于商品类别较为明显的货物,例如服饰、五金等。
  • 地址式: 利用仓库中现有的参考单位,例如库房号、保管区号、排号、行号、层号、格号等,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编码。这种方式定位精准,易于理解和使用,是目前仓库中最常用的编码方式。
  • 坐标式: 利用空间概念对货位进行编码,每个货位都有唯一的坐标。这种方式管理较为复杂,适用于流通率低、需要长时间存放的货物。

2. 前期准备

在进行货位调整之前,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:

  • 明确货位规划目标: 包括效果性目标(如提高拣货效率、减少补货工作量等)和限制性因素(如货品重量、货位大小等)。
  • 数据收集: 收集货位特性资料、货品需求资料和产品文件等数据,为货位规划提供依据。
  • 需求分析: 分析每种货品的拣货和补货属性,确定货品的周转率、补货量、拣货频率等信息。

3. 货位规划的执行

完成需求分析后,就可以进行具体的货位布置工作。对于拥有多个功能区和多种拣货设备的复杂仓库,货位布置可以分两步进行:

  • 分区定义: 根据货品特性和需求,将仓库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,例如收货区、存储区、拣货区、发货区等。
  • 货位分配: 根据货品周转率、补货量、拣货频率等因素,将货品分配到具体的货位。

总结

库位规划是仓库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,合理的库位规划能够显著提高仓库运营效率,降低运营成本。仓库管理者应充分认识到库位规划的重要性,并将其纳入日常管理工作中,不断优化货位布局,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。


关于只冲WMS

只冲WMS在仓储行业拥有多年的洞察经验和十多年的信息技术积累,致力于为仓储企业的管理者、员工、合作伙伴提供强大高效的仓库管理系统。